10/12/2013

[街談]在家上學也難包治百病

[街談]在家上學也難包治百病 
北京新浪網 (2013-10-08 ) 

  為了逃避體制內學校的重複枯燥,以及激烈的升學壓力,廣州有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「在家上學」,自己教孩子。廣州的「在家上學聯盟」現已有400多名成員,有家長坦言,只因不希望子女重複灌輸模式,避免過早的競爭抹殺了孩子純真的天性,只好去摸索一條能保護孩子天性的教育之路(昨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。

  說是「聯盟」,其實並無「聯盟」之規整嚴密,也可以說,這隻是家長們為探索體制外教育之路而自發組織的鬆散「聊天群」。據報導,「在家上學聯盟」成員的嘗試各有不同,有的在孩子上了一段幼兒園或小學后就堅決接回家裡自己教,但大多數家長只是觀望,真正實施「在家上學」的約佔1/10。很多家長是既想在體制學校里不落後於他人,又想在「在家上學聯盟」中吸取精華,讓孩子更快地超越他人。

http://easss.com/edu/home

  實際上,要想在家自己教孩子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,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時間上不允許,即便兩公婆一個在外掙錢,一個在家教孩子,讓孩子上「現代私塾」,也得有閑又有錢才負擔得起。

而現代學校教育模式之建立,一方面與教育的專業化有關,教書育人被認為不是人人能夠勝任的工作,做教師需要經過培訓和特定資格之認證;另一方面,知識和學科分工日益精細,一位老師不可能教授所有科目。而學校則滿足了這兩方面條件,家長送孩子上學,實際上是向「專業化」教育求助。

  在家上學,說明家長反感目前學校教育過於模式化,老師難以做到「因材施教」,自己教孩子,可以針對個人特點發展其特長興趣,讓孩子壓力小點,童年過得輕鬆點,但要說「現代私塾」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藥,我不敢輕易苟同。

首先,從目前媒體揭示的細節來看,家長教授的「科目」大多是人文方面的內容,聚焦于陶冶情操,比如誦讀經典、琴棋書畫,甚至「食療養生」。課程安排、教學內容在多大程度上為家長自己的眼光甚至陳見所局限,不是說不需要批判和反省的。

  另一方面,學前教育,讓孩子小學階段甚至中學階段在家完成學業,如何與未來的大學教育銜接,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長遠的考慮。學齡階段的未成年人在各個時期學什麼、怎麼學,各種知識體系如何安排銜接,都需要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,還有對於未成年人學習心理的觀察揣摩。而家長自己教孩子,可能是許多人的「第一次」,且是邊學邊教,如何讓孩子不至於因「實驗品」而成為「犧牲品」,也是一個問題。

  家長對學校教育不認同,很多時候,是對急功近利、膚淺浮躁的社會價值觀不認同的一種間接反映。但否定浮躁的社會價值觀,進而否定學校教育的短處,不等於可以否認教育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。在家上學和學校教育各有長處,關鍵是,即便是在家上學,教育部門也應建立一種機制,讓「現代私塾」這樣的邊緣教學模式保持其開放性——— 必須接受督導,有專家定期提供建議,而不至於成為神秘而排他的中產家庭獨門秘方。 □獸獸

  (原標題:[街談]在家上學也難包治百病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