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27/2014

教育有得揀 不走填鴨路

教育有得揀 不走填鴨路
2014年8月27日

【明報專訊】關於學習,過去我們的認知都離不開一群學生端坐在課室中,專心聆聽老師講解,這亦是香港主流教育的常用模式,其實,教育的世界很大,除了前文所提及的在家學習(home schooling),還有自然學校、自成一閣的村莊學校、以課外活動為主的學校,甚至可以像張惠侶一家揚帆出海,設置「漂流」教室……

關於學習,我們還有很多選擇,在台灣有「自學教父」之稱的陳怡光,就堅決在家中自行培育3個「國際孩子」。

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

張惠侶(Cam)表示,以前施行在家自學的多為外籍家長,現在則多了一些本地家庭加入,據她估計現時香港大約有70個家庭選擇在家自學。她認為,在家自學這個概念雖漸漸為人認識,但要在港實行仍然困難重重,除了政府支援不足外,home schooling之間的家庭亦要互相扶持才能發揮功效。

台爸身教「國際孩子」

比較起鄰近地區,台灣的home schooling起步較早,亦發展得較全面。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創辦人、有「自學教父」之稱的台灣爸爸陳怡光(Tim)與波蘭籍太太Dorota,為了培育出「國際孩子」,決定在家教導三個孩子。他在2004年正式向政府申請,當時在台灣在家自學已經合法,並有5年之久,他認為台灣政府的態度比較正面,在家自學算是上了軌道,他以換手機營運商作了個譬喻﹕「愈來愈多家長知道這個選項,也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,但離家長可以毫不猶豫地離開學校,就像換手機的營運商一樣輕鬆,還有一段距離」。他表示,從無到有,除了要游說政府令其合法化,也要令學校、老師、家長等社會大眾接納自學學生,讓社會多認識他們,才能令他們與學校學生得到相同的機會。

台灣在家教學合法

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

在台灣,home schooling又稱為「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」,當中包括個人,即由家長在家教學;團體,由家長組成3人以上、30人以下的自學組織;以及機構,非教育局管理的小型學校,2013年,約有2500人屬於這個類別,佔全台學生人口不足千分之一,算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學習模式。若想在家自學,可向所屬縣市的教育局申請,申請人需要遞交實驗教育計劃予審議會,內容包括自學的原因、形式、課程大綱等,通過審議後,委員會定期探訪,而自學家庭於每學年尾要提交報告,評估學生的進度。

教育應以孩子為中心

Tim認為,教育應以孩子為中心,「希望所有家長和孩子能夠無後顧之憂地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教育形態」,他將於10月來港出席「教育有選擇」論壇,向本地家長分享他的經驗。這個論壇由推廣不同教育理念的民間組織教育大同(EDiversity)主辦,Cam正是其中一位創辦人,雖然她認同不是每個孩子也適合home schooling,也非每個家庭能應付,但她認為,香港家長有必要知道,除了主流教育外,其實他們還有不同的教育選擇。論壇請來本港和外地的教育工作者,讓各界反思教育,亦設有討論及工作坊等,讓參與者了解傳統學校以外的選擇,例如蒙特梭利教學法、自然學校、在家自學等。

到底主流,還是非主流教育好?其實適合孩子的就是好;而大前提是,爸媽們要知道到底自己有什麼選擇,才能為孩子選出合適的教育。

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

■教育大同論壇2014之「教育有選擇」

日期﹕10月11、12日(周六、日)

時間﹕上午8:45至下午5:30

地址﹕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T2

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

對象﹕家長、老師、學校管理層、教育官員

票價﹕兩天$380、一天$250(8月31日前優惠價分別為$300及$200)

查詢﹕9453 4030

網址﹕http://www.ediversity.org

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(1張)

協辦﹕香港大學教育學院

No comments: